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1篇
  免费   1064篇
  国内免费   1222篇
测绘学   884篇
大气科学   778篇
地球物理   715篇
地质学   2372篇
海洋学   803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419篇
自然地理   8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佳  李青 《地理教学》2020,(2):53-55
本文基于笔者运用LocaSpaceViewer软件完成人教版地理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的教学内容,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戴德求  包海梅  刘爽  尹锋 《岩石学报》2020,36(6):1850-1856
富Al球粒是原始球粒陨石中一种矿物岩石学特征介于富钙铝包体(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球粒之间的特殊集合体,所以常常认为富Al球粒在认识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球粒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具有特殊意义。然而,对富Al球粒的初始物质组成以及形成演化过程一直存在较多争议,而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能够对球粒演化和早期星云环境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在本文中我们报导了来自Kainsaz(1937年降落于俄罗斯,CO3型)碳质球粒陨石中的2个富Al球粒(编号K1-CH1和K2-CH2)的矿物岩石学和氧同位素组成特征。K1-CH1的矿物组成主要为橄榄石、低钙辉石和富钙长石,K2-CH2为橄榄石和富钙长石。2个球粒中的矿物均具有贫~(16)O同位素组成特征。K1-CH1中矿物的△~(17)O组成基本上位于2个区间:-11.1‰~-8.7‰和-3.9‰~0.4‰;而K2-CH2的△~(17)O介于-6.6‰~-0.6‰之间,且具有从中部至边部升高的趋势。矿物岩石学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这2个富Al球粒的初始物质组成为富CAIs和镁铁质硅酸盐。在球粒熔融结晶过程中,与贫~(16)O同位素组成(△~(17)O:-8.7‰~-7.8‰)的星云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球粒形成后,发生迁移进入陨石母体,在相对更贫~(16)O同位素组成(△~(17)O:-0.6‰~0.4‰)的母体中(流体参与)发生变质作用,并再次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  相似文献   
3.
摘要: 南岭东段是我国稀土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枫树洞稀土矿是南岭东段风化壳淋积型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含矿花岗岩层中的包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稀土矿层中存在2种辉长质包体:早侏罗世包体((188±2.8)Ma)和晚三叠世包体((227±3.7)Ma)。包体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CL)和锆石 Th/U值普遍>0.4,指示为岩浆锆石,大多数锆石稀土元素分布在热液锆石与岩浆锆石过渡区,说明包体中的岩浆锆石遭受后期热液的强烈改造,晚三叠世包体改造最强烈。早侏罗世包体主要锆石Ti温度为694~1 279 ℃,平均值为816 ℃,大多数>800 ℃; 晚三叠世包体主要锆石Ti温度为687~925 ℃,平均值为671 ℃,大多数<750 ℃,包体可能来源于含水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包体锆石年龄中存在多组年龄数据,暗示南岭东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该地区曾发生了多次岩浆活动,反映了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南板块的影响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在这种俯冲背景下的岩浆由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幔源物质活动也呈现出由弱至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快速路瓶颈路段异质交通流的演变规律,以缓解交通拥堵,本文以快速路上匝道瓶颈路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安全距离的改进NaSch上匝道模型,利用数值仿真,对不同场景交通流演化过程进行系统性研究。仿真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异质交通流中自动驾驶车辆比例的增加对瓶颈路段交通运营状态影响结果各异。在自由流阶段,自动驾驶车辆比例的增加对快速路瓶颈路段运营通行能力的增加无显著影响,自动驾驶车辆比例取0.9时,瓶颈路段运营通行能力反而降低了2.48%;在交通拥堵状态下,当异质交通流中自动驾驶车辆比例达到0.7及以上时,才有助于交通拥堵的消散,且其临界值随交通拥堵状态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当交通密度达到100 veh/km以上时,自动驾驶车辆比例的增加无法实质性改善瓶颈路段交通拥堵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异质交通流环境下的快速路上匝道瓶颈路段的治堵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瑜璐  杨庆  杨钢  张金利 《岩土力学》2020,41(6):1953-1962
鱼雷锚安装过程中,锚尖形状影响尖部贯入阻力进而影响贯入深度。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下限法分析不同锚尖长径比x的椭圆形锚尖的贯入阻力和贯入阻力系数,并考虑了贯入深度、锚-土界面摩擦对贯入阻力以及贯入阻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锚-土界面光滑时,锚尖贯入阻力系数随着锚尖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锚-土界面粗糙时,锚尖贯入阻力系数随着锚尖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2)摩擦力对贯入阻力系数的影响随着ξ增大而增大。(3)随着埋置深度增加,贯入阻力系数受x影响最小时所对应的摩擦系数逐渐减小。(4)当锚-土界面摩擦系数ω 0.75时,工程中可选用ξ1的锚尖用以减小端部贯入阻力;当ω0.26时,ξ1的锚尖提供更小的端部贯入阻力。锚尖长径比ξ=0和ξ=1的下限解与前人研究的桩基和圆形结构的理论解较为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椭圆形锚尖下限法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2019年10月18~20日,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9)在中国大连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全球性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地质"为主题,针对海洋土工程性质、海洋地质灾害与工程防护、海洋工程地质原位勘测、监测与试验模拟、海洋资源开发水动力环境与作用、海床沉积物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洋工程结构基础、海流-结构-海床相互作用等7个专题设置了10个特邀报告、21个主题报告及71个学术报告。作为国内外海洋工程地质研究者交流、分享、合作、创新的平台,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二度在我国召开,是对我国海洋工程地质学科快速发展的肯定,同时也对我国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取得高水平成果和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Northwest Africa (NWA) 11042 is a heavily shocked achondrite with medium‐grained cumulate textures. Its olivine and pyroxene compositions,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chromium isotopic composi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L chondrites. Sm‐Nd dating of its primary phases shows a crystallization age of 4100 ± 160 Ma. Ar‐Ar dating of its shocked mineral maskelynite reveals an age of 484.0 ± 1.5 Ma. This age coincides roughly with the breakup event of the L chondrite parent body evident in the shock ages of many L chondrites and the terrestrial record of fossil L chondritic chromite. NWA 11042 shows large depletions in siderophile elements (<0.01×CI) suggestive of a complex igneous history involving extraction of a Fe‐Ni‐S liquid on the L chondrite parent body. Due to its relatively young crystallization age, the heat source for such an igneous process is most likely impact. Because its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O isotopes are similar to the ungrouped achondrite NWA 4284 (this work), the two meteorites are likely paired and derived from the same parent body.  相似文献   
8.
The longitudin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a river–lake–marsh system (RLMS) refers to the actual water-mediated transport of material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areas along a spatial gradient and is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 hydrological and biogeochemical cycles. However, due to a lack of consensus on appropriate data and methods, the quantification of connectivity is still a challenge, especially at the catchment scale. We developed a new method to evaluate longitudin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ased on fluxes of materials (water, sediment, and chemicals) along a RLMS. The calculation of fluxes is 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pattern of terrain gradient, which influences transport efficiency, and on contributions from hillslopes, which set the initial spatial template of material loading to the RLMS. We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s from hillslopes to RLMS based on a new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index of sediment connectivity (IC) proposed by Borselli et al. (2008) and revised by Chartin et al. (2017).We applied this method to the Baiyangdian Basin covering an area of 3.4 × 104 km2 in China and quantified longitudin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uring normal, wet, and dry periods(April, July and December) in year 2016. We found that areas with good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exhibited poor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uring the normal and dry periods. Modelling testing with discharge data from hydrological stations and measured chemicals from Baiyangdian Lake was satisfactory in test periods. We conclude that public data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rived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reliably map the longitudin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RLMSs.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a useful tool for monitoring and restoring the longitudin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RLMSs an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fforts aimed at restoring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RLMS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landscape patterns that can greatly influence fluxes in the watershed.  相似文献   
9.
DNA甲基化参与调节动物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TET基因负责DNA主动去甲基化,在基因印迹去除和细胞全能性获得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海洋贝类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DNA去甲基化如何发生,本研究以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鉴定了其TET基因,并分析了该基因在性腺和胚胎幼虫发育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基因组中含有1个TET基因(PyTET),该基因长39127 bp,包含10个外显子,编码1592个氨基酸,其蛋白具有完整的2OGFeDO超家族的加氧酶结构域。在性腺发育过程中,PyTET基因表达峰值出现在休止期精巢和增殖期卵巢,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原细胞;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其峰值出现在囊胚期。以上结果提示虾夷扇贝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发生了DNA主动去甲基化,这将有助于系统了解表观调控在贝类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唐代定量划分为治世与乱世5个时期,探讨了唐代治乱分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治世、乱世的划分标准参考一套系统的战争数据集,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验证各项数据指标在治世与乱世间的差异性,从而说明唐代治世、乱世分期的合理性。治世、乱世分期结果如下: 公元618—626年为乱世,公元627—742年为治世,公元743—784年为乱世,公元785—859年为治世,公元860—907年为乱世。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除了总边境战争外,气候变化、总战争、反叛战争、进攻型边境战争、防御型边境战争、农业丰歉等级和人口增长率在治世与乱世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用战争定量体现唐代社会治世、乱世变化,探讨气候变化与社会治、乱的关系即是探讨气候变化与战争的关系,乱世的主要战争类型是反叛战争和防御型边境战争,治世的主要战争类型是进攻型边境战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唐代温度降低、降水减少的时期,农业收成减少导致资源供给不足,更容易发生反叛战争;温度暖期、降水充沛的时期,农业产量提高,刺激了快速增长的人口,在技术改善能力有限、土地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更易发生以对外扩张为目的的边境战争,因此气候变化是影响唐代社会治乱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